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介绍 >> 十三五规划
十三五规划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康养专业集群建设规划(2017-2020

2016年12月

一、康养专业集群定位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十三五”总体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两大专业集群:以健康、养老、护理专业为核心打造“康养专业集群”、以计算机、财务、金融专业为核心打造“智能应用(财经)专业集群”。同时,“康养护理学院”建设也被纳入学校未来五年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

康养专业集群专业结构:由两大类(服务管理类、医学健康类)4-8个专业形成康养专业集群的核心专业。关联4-8个交叉专业组成康养专业集群的协同专业。

1526692275(1).jpg

康养专业集群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素养,适热爱老龄事业,具备人文社会科学、护理、社会工作、心理学、管理学知识结构,具有护理、社工、组织等专业技能,达到国家相关专业执业水平,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具备团队合作、乐观向上、自我进取精神,适应中国未来老龄事业发展需要的服务、护理、管理人才。

二、2017-2020康养专业集群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培养一流应用型专业人才为使命,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校校合作办学、校院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办学为办学制度,坚持把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康养专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夯实办学基础,促进可持续发展;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主动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强化办学特色;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育人环境,强化教学过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办成省内一流、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学科,成为天府学院的一张名牌。

(二)基本思路

(1)康养专业集群所有专业建设的核心理念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提升人的生命质量为目标”。

(2)坚持培养一流应用型专业人才为使命,立德树人为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贯穿于育人全过程。

(3)康养专业集群的建设须坚持按照整体规划、统一设计、集约管理、协同发展、全面覆盖、有机整合的原则,将康养专业集群打造成为我校特色专业集群和王牌学科。

(4)全面贯彻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思想,自建产业教学基地,通过产学互动、校产结合的形式,把教育与科研、产业等活动和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

(5)构建“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家庭”全场景实习见习基地,让学生可以在养老事业所涉及的所有职业环境进行系统性的了解、体验、实践和学习。

(6)将“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践行联合国老年人五原则“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尊严”

(7)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专业设立和退出机制,结合学校办学优势和发展定位,新增若干专业或专业方向;淘汰社会需求不旺、专业办学水平不高的专业。

(8)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将专业教师参与行业实践作为考核要求,另一方面自行业聘请专家、业务骨干担任客座教授、专业带头人或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及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

(9)与行业代表性单位合作办学,在专业共建、订单式培养、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招生及就业推荐、科研及产学合作、员工培训、继续教育等方面与行业单位形成长期、紧密的合作。

(10)推行社工督导式的现代师徒制。将社工督导的行政、教育和支持三大功能与“现代师徒制”有机结合,实现专业教师团队化,教学过程的流水化,实用项目的企业化,人员身份的双重化。

(11)按照0-4-10培养模式教学。做到既让人才的培养与行业现状零距离,又能为学生毕业后两个职业生涯的关键点形成支撑。

(12)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将智能应用、大数据分析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

(13)建立专业评估机制,有效推动专业建设。建立用人单位、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与评价机制,建立专业建设定期评价制度和奖励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三)建设目标

力争把康养专业集群建设成为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办学实力强、具有一定学术影响力的特色鲜明的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社会广泛认可的一流应用型专业人才,打造具有省内领先水平和国内竞争能力的学术创新团队、科学管理团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一流学科群;彰显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的优势和特色。

1、专业布局

进一步完善专业布局,新增申办护理(特色:老年护理方向)专科专业,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专业,康复治疗技术专科专业等一批与养老行业发展所需的专业。

2、办学规模

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社会对养老专业人才的需求,通过四年时间,康养专业集群专科在校生达到2000人,本科生达到500人。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适时开展职业教育,建立康养护理技能教学培训中心,每年接受培训300人次。

3、师资队伍

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结构上形成“老、中、青”,制度上形成“传、帮、带”。充分利用学校区位优势,通过高薪引进、培养学科带头人。强化专业带头人行业影响力,培养成为省级以上专业带头人。借助合作资源和行业资源,通过“内育”、“外送”、“进修”、“访学”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学力量。校园招聘研究生以上学历相关专业毕业生,通过导师制培养和在职培训,培育青年教师后备军。

注重教师培养培训,为教师发展提供空间,完善学校教师定期到行业实践制度,建立一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通过参与行业生产实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建立专任教师准入及考核制度。制定完善兼职教师规范与制度。

到2020年,专任教师中研究生以上学历达到9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专任教师生师比达到10:1左右。大量聘请行业中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良好职业道德的专家、骨干成为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副高级以上职称应达到100%。建设若干个由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

引进学术基础扎实,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具有创新能力和有发展潜力的教学名师和学术带头人3人。争取引进、培养硕士10人以上,博士3人,选派5-10名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进修。打造学术创新团队2个,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培育省级教学名师1-2人,校级名师2-3人。

4、校内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现代化、高规格、高标准的指导思想,通过三到四年时间,完成可支撑护理教学、健康服务与管理教学、康复治疗教学的20个以上的专业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完成成都校区(西区)老年大学及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以及罗江校区康养护理院实训基地建设。从而在校内形成包括专业实验室、养老机构实训中心、日间照料实训中心、家庭照料实训中心在内的、完整的校内实验、实训场所。到2020年,力争将康养专业集群实验室打造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组织编写护理实验课教学大纲和实验实训教材。与职业护士考试接轨,加强对学生的技能考核,初步建立起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实验实训管理制度,提高实验室及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使实验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5、临床教学基地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稳定现有的实习基地,不断拓展新的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基地网络建设。加强实习基地教师队伍建设及院校之间的协作,做到相互依托、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建立“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家庭”全场景实习见习基地,全面覆盖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养老中心、家庭照护组织,让学生可以在养老产业的教学领域、临床实践领域、社区实践和家庭以及长期照顾机构的照顾领域、临终关怀领域进行系统性的实践和学习。

抓好专业实习改革试点,逐步完善实习前技能操作培训、实习中考核及实习管理制度。到2020年,完成40家临床教学基地建设,60家养老机构和社区服务机构实训基地建设。将四川范围内主要的社会福利院及养老机构均建设成为康养专业集群实训实习基地。同时,将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的代表性养老机构拓展为专业实训实习基地。

6、科学研究

要进一步加大科研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科研激励机制,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在青年骨干教师中选拔、培养高水平、高学历的学科带头人。

凝炼科研方向,形成稳定的研究领域,创出特色,形成优势。集中优势力量申报重大科研项目,努力提升学科在省内外的影响。四年内力争获得省级教学、科研项目20项,国家级科研项目5项,省级科研成果奖1-2项,教学成果奖1-2项。SCI、EI、ISTP收录论文10篇以上,承办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2次。

7、课程与教材建设

优化课程体系,突出专业特色。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构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的对接;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确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课程的针对性、实践性、有效性。

调整课程结构。进一步减少经济类基础课的比重,丰富人文课程,开设学科前沿讲座与选修课,使教学内容更加体现学科和专业特色;注重专业之间的交叉渗透,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或遗漏,将课程内容有机整合,共同编写讲义大纲,进行课程整合。

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争取建设校级精品课程7-8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及其产生的辐射作用,带动课程的发展,提高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促进课程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加强教材建设。支持重点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教材,鼓励校院、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力争形成理论教材与实践教材相配套的教材体系。争取出版特色教材或专著2部。

建设网络课程平台。到2020年力争将所有职业能力核心课程建成网络课程。

8、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充分发挥行业合作单位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作用。

继续完善“项目驱动”,“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校校合作”、“校院合作”、“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在具体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过程中,根据自身的不同特点,按照合作企业、行业特点和学生未来就业岗位的具体要求及学生身心特点,探索和实施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人才评价体系,根据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全面创新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主动引入行业人才需求标准,在教学改革上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接轨,注重学生职业能力与素质的评价,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并注重对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9、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进一步扩大康养专业集群的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人才、资源和技术优势,承担社会公益服务、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合作单位人力资源继续教育服务、第三方调查评估服务、产业项目设计服务、连锁经营管理服务。到2020年,建设1-2个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1个养老服务标准化中心,1个老龄事业发展研究院,1个社区服务工作站,1个高校社工站,2个NGO组织,1个智能养老服务云平台。

10、合作办学

大力推进“校院合作办学”、“校校合作育人”、“校企合作就业”,不断探索合作办学新模式。建立合作办学机制,实现医学类专业与三甲医院合作办学,服务管理类专业与行业标杆性企业合作办学,通识教育与国内外高等院校合作育人,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校院、校企合作就业。

(四)重大产业项目

1、老年大学工程

基于1991年联合国大会(第46/91号决议)通过的“独立、参与、照顾、自我充实、尊严”《联合国老年人原则》;1997年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代表大会提出的“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中国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1982年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彼得·拉斯里特(Peter Laslett)提出的“第三年龄”理论以及英国“第三年龄大学”教育理念,创办天府老年大学。

依托学校的师资、教学、设施、图书、科研、场地资源,学习借鉴国内外老年大学的办学思想与教育体系,打造一所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三年龄大学”。鼓励第三年龄人进行组织、角色、生活的重构,使第三年龄人能够发挥自身优势、资源优势,主动按自己的权利、需求、爱好、能力参与社会活动,不仅使学习成为退休后的生活方式,同时开发潜能,实现年轻时期的梦想,为社会服务,并得到充分的保护、照料、保障和尊严。

天府老年大学面向制度性退休后的、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健康活力老人,提供开放式的公益课程及讲座,以兴趣为主导的课程组教育,以及涵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的全人教育三类教育模式。

通过老年大学教育培养老人独立自主的能力、参与社会的能力、生活规划的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尊严保障的能力。实现过有情趣之晚年生活的价值,圆年轻时期未完成的梦想的价值,继续为社会奉献终身之愿的价值。

到2018年,完成老年大学公寓改造,老年大学教学场地改造,老年大学健康活动场所改造13000平方。到2020年,举办开放课与公益讲座30场,参加兴趣课程教育1200人次,通识教育500人次。

2、康养护理基地工程

利用罗江校区1500亩校园资源及康养专业集群团队、科研、教学、设施、人才优势、与当地医院及临床教学医院深度合作,打造养老服务综合体(暨康养护理院实训基地)。

康养护理院以康复医院、体检中心、养护院为核心配套;涵盖医疗康复、养老护理、健康管理、教育培训、管理输出等服务项目,实现“小病不出门、大病初愈后康复、慢性病治疗、失智失能及高龄老人特别护理、临终关怀”五大功能;由康复医生、康复护士、康复治疗师、康复工程专家、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组成专业团队;按照“康、养、医、教”四位一体,深度融合多领域专业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互联网+养老”的现代养老服务模式;实现移动式养老,互联网养老,全球化养老,快乐养老之目标。

康养融合。配备专业的医护团队及功能检查设备,为生活不便的长者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促进、营养指导、心理咨询等专业护理服务。

健康评估与管理。由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心脑血管科、消化内科、老年病心理专家等组成的老年疾病中心评估中心,为各阶段老年患者进行系统、科学的健康估。针对老年病的独特性、复发性、多系统性等做好全方位定期健康评估;并对老年人智能与心理进行追踪测评,减轻心理压力,加快疾病康复速度。

术后照护。为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关节置换等术后长者提供专业康复护理服务。同时为社区及居家长者提供上门康复及护理服务。

康复中心。配置神经康复,骨骼肌肉系统康复,认知功能康复,言语吞咽功能康复,康复辅具适配等

失智照护。开设失智长者的照顾专区,专业团队保障失智长者身心安全,通过音乐疗法、怀旧疗法、康复疗法、精神关爱、心理辅导等专业失智照护疗法为长者提供专业照护服务,解放家庭人员的照护负担。

 2018年底完成2万平方米、350张床位建设,2020年底再建5万平方米、1000张床位。


绵阳校区:四川省绵阳市科创园区园兴西街2号  /  成都校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总部经济城内  / 德阳校区: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大学北路99号
版权所有: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 2002-

川公网安备 51079002110064号
蜀ICP备06016397号